来源:中国网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5-04-01
字号:[小] [中] [大]
中老铁路自开通运营以来,一直以强劲的发展势头书写着跨境物流的辉煌篇章。截至3月30日,累计运输货物量突破5600万吨大关,其中跨境货物高达1300万吨,且连续3年实现了两位数的惊人增长。磨憨口岸的货物列车交接更是常态化保持在18列,其黄金通道效应愈发显著,货物运输实现了从“通”到“畅”、从“畅”到“快”、从“快”到“旺”的华丽转变。
今年以来,中老铁路的货运繁忙程度依旧不减,运输需求持续旺盛。从1月1日至3月30日,已累计运输货物610万吨,跨境货物达150万吨,同比增长10%。这其中,运输进口水果超1.2万吨,而产自云南的蔬菜、土豆、苹果等温带果蔬,在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民众中广受欢迎,出口品类和数量呈现出日趋增长的良好态势。
3月12日,两只20英尺罐式集装箱注入近50吨柴油后,从昆明发往宁洱站,这标志着中老铁路成品油装运试验正式启动。从2022年到2024年,中老铁路运输货物量分别达1120万吨、1781万吨、1964万吨,跨境货物量也分别达210.3万吨、441万吨、478.2万吨,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和贸易活力。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中老两国铁路部门不断加强货物运输组织,提升运输能力和效率。跨境货物列车每日开行数量由开通初期的2列增加到目前的18列,列车牵引吨数也由2000吨增至2500吨。依托中老铁路,铁路部门创新打造跨境货物运输产品,累计开行“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1840余列,推出了“京滇·澜湄线”“沪滇·澜湄线”等国际货运班列产品。同时,积极探索“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等国际运输新模式,使得老挝、泰国等国家至欧洲铁路直达运输时间缩短至15天。如今,跨境货物运输已覆盖国内31个省(区、市)和老挝、泰国、越南、新加坡等19个国家和地区,跨境运输商品种类也拓展到3000余种。
在中老铁路的有力带动下,老挝的铁矿石、木薯粉、橡胶、香蕉,以及泰国的榴莲、山竹、龙眼等产品国际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些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运输网络,被远销至其他国家。与此同时,我国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温带果蔬也通过中老铁路进入东南亚各国,实现了货物的双向高效流通,有力促进了沿线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铁路部门还在不断深入挖掘中老铁路的运输潜力,推动入境货物提前申报、“铁路快通”等创新模式,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和铁路运单融资改革。国铁昆明局成功吸引71家客户落户,授信总额度高达7亿元。在磨憨口岸货场,中老铁路引入5G、北斗、AI等前沿技术,打造数字化、智能化货场,极大提升了装卸作业效率。
此外,中老两国铁路、海关、边检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完成了磨憨铁路口岸的扩能改造和智慧化建设。如今,口岸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较开通初期分别压缩超过60%和90%,通关效能大幅提升。中老铁路,这条黄金通道,正以“速度与激情”持续推动着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未来还将创造更多令人瞩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