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2-10-14
字号:[小] [中] [大]
智慧大棚、航天育种、智能采摘机器人……本月15日至19日举行的第29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农高会)上,涌现出一系列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令人印象深刻。
经过28年的发展,杨凌农高会不仅成为中国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国的农业高科技,正为国际农业合作注入“新力量”。
本届农高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共征集签约项目338个,总金额突破988亿元,3个国家部委、11个外省市区展团、24个陕西省内展团,以及34个国家和地区共830多家企业线下参展。
在本届农高会的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展区,由哈萨克斯坦的小麦、油菜加工而成的面粉和食用油,以及用此制作的包子、预制菜等产品令人目不暇接。
据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贾俊奇介绍,该公司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高校合作,目前已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设立了种植基地和物流产业园,建成新品种小麦、油料试验田,成为北哈州粮油产业科技创新基地。
“我们利用国内先进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使当地小麦亩产增加了50多公斤。”贾俊奇说。
在展会现场,伊朗展商华俊皓正热情地向参观者介绍伊朗的特色藏红花。从事外贸工作十多年来,华俊皓见证了中伊农业合作的不断深入,“希望未来两国加强农业科技方面的合作。”他说。
在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展馆,一个猕猴桃采摘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的学生房文泰在电脑上轻轻一点,机械臂在棚顶迅速移动,短短10秒钟便摘下了5个猕猴桃。
“人工采摘费时费力,成本高,我们创制的仿生机械手可以实现快速夹持、无损采摘,通过多臂和全天候作业提升效率。”房文泰说,团队研发的猕猴桃采摘机器人已通过7项授权专利,并将在今年陆续投入使用,助力国内外智慧农业发展。
在陕西中科航天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展台,由公司经过航天育种研发的航麦六号小麦、陕航三号玉米样本,枝干粗壮且籽粒饱满。公司总经理聂平俊表示,航天育种缩短了育种时间,育出的良种在产量和抗逆性上也表现良好。
“比如陕航三号玉米经过选育,较之前品种的早熟期提前了15天,产量增加了12%。航天育种可能是未来农业国际合作的一个趋势。”聂平俊说。
2019年,中国在杨凌设立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据基地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马静介绍,截至目前,基地已在海外建设十多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或产业园区,线上线下培养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学员超2.7万人次。
“我们将继续围绕基地交流培训、示范、贸易和产业合作这四项重点任务开展工作,助力国际农业合作走深走远。”马静说。
不久前,位于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的杨凌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苏亚文说,杨凌综合保税区将为中外农业科技合作交流打开一扇新窗口。
“我们希望在保税区进行穿梭育种工作,此外吸引一些有资质的企业,从事农业设施设备的研究、开发和出口,持续推进国际农业技术合作。”苏亚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