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带动西部和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指明方向、明确要求。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要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沿线地区开发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这一重要论述着眼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推动西部地区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赋予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新的战略定位和时代使命。
这是更高的目标,也是更大的使命,重庆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契机。要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协同联动起来,既持续扩大对内开放又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方面,要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推动西部大开放、促进西部大开发,更加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带动西部和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西部和内陆地区发展动力活力;另一方面,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融入国际循环。
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新征程上,要立足高水平共建推动通道建设转型升级,紧扣“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战略定位,主动服从服务全国大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主动对接联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腹地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迭代升级、全面突破,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在全国开放战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提升重庆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竞争力,打造一批具有西部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更好辐射西部、服务全国、链接东盟、融入全球,实现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向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跃升,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努力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
要强力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大幅提升通道物流质量和效率。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要齐心协力把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一标志性项目建设好、运营好,发挥好重庆作为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牵头抓总作用,完善“13+N”省际协同推动机制,建立覆盖西部和内陆地区合作共建组织体系和高效运行机制,持续完善通道软硬件设施配套,放大“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四向”开放通道区位优势,全面提高通道服务保障水平,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作出新的贡献。加快构建“一主两辅多节点”的集疏运通道物流枢纽体系,加快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果园港等重点枢纽建设,高质量建设港口型、陆港型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在西部和内陆地区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物流网络,打造衔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综合物流枢纽和现代物流体系,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物流降本增效。持续优化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铁路、公路、港口、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化的多式联运物流平台,提升货物组织、运输组织、货物分拨等环节配合力度,提升西部和内陆地区一体化产业链供应链物流服务保障能力。共建央地物流合作机制,采取多方合作方式,推动物流网络规划、仓储布局、路径优化等方面协同共享,提升西部和内陆地区对内对外开放物流综合效益。
要培育壮大通道经济,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聚焦“通道+经贸+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通道沿线国家以及西部和内陆省区市合作,紧扣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动产业升级,推动数字、金融、科技、绿色等赋能通道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通道对西部和内陆地区的供需适配、经济产业融合发展能力,加快把通道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胜势。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东盟、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区域比较优势,深化中老泰“三国三园”等国际产能合作,促进要素、商品与服务高效跨境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最大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激发西部和内陆地区广阔市场腹地的活力动力。发挥西部和内陆地区物流、教育、旅游、健康等特色优势,抢抓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探索在更大范围放宽服务业外资市场准入,不断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和范围。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与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粤港澳等战略联动效应,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打造建设统一大市场的联动枢纽,提升西部和内陆地区配置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综合能力。
要着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增强开放平台引领带动作用。开放平台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打造更高能级的开放平台有利于助力国内外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和信息流高效集聚转化。要统筹开放平台发展,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开放平台能级提升,进一步优化开放平台布局,完善东中西部开放平台对接机制,促进各类开放平台联动发展。深入实施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标杆行动,持续推进四大重点领域合作,充分发挥渝新“双枢纽”作用,高标准建设中新(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中新生命科技城、中新科技合作园区等实体化项目,带动深化与东盟国家在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化电信、医疗、金融等服务业重点领域开放,探索新兴贸易业态监管模式创新,深化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集成创新,深化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推动通道沿线和西部地区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优化国家级开发区功能,联动发展两江新区、天府新区、西咸新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培育两江新区开放型经济新增长点,全力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加快建设智慧海关、智慧口岸、智慧综保区,大力推动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西永综合保税区提档升级,持续增强江津、涪陵、万州、永川综合保税区开放带动能力,发挥各类开放平台集成效应助力西部和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
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趋势和重要领域。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抢抓已签署的RCEP、中欧CAI生效和推动加入CPTPP、DEPA等重要契机,更加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注重依托开放通道和平台开展制度创新,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陆海链’金融服务”等探索。深化航运贸易数字化试点,持续创新陆上贸易规则,突出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制度创新,聚焦数据跨境流动、构建“通道大脑”等推动数字经贸规则变革。依托绿色低碳合作推动绿色贸易规则探索,在自贸试验区规划范围内探索构建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相匹配的经济新体制和监管模式,形成更多首创性集成性、可复制借鉴的制度创新成果,多层次、宽领域、集成化扩大制度型开放。借势借力区域发展战略“抱团”推动制度型开放,注重利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化对内制度型开放,在区域层面更加侧重协同共建统一大市场,联手提升国际话语权,“抱团”弥补区位缺陷。用好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契机,加快健全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快信用重庆建设,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国际化生活配套设施和涉外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