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示范区(青岛)中欧班列年开行量首破千列
12月25日,上合示范区今年已经成功发出第1000列山东中欧班列。截止到目前,上合示范区已经累计发送超过4000列山东中欧班列,并且已经建立了32条常规的国际和国内班列线路。这些线路连接了23个上合组织成员国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覆盖了54个城市,形成了一个连接东亚、日本、韩国、西至欧洲和亚洲、北至蒙古和俄罗斯、南至东盟的国际物流网络。
中欧班列是连接亚洲和欧洲大陆的关键物流纽带。今年上合示范区的中欧班列年发车量首次超过一千列,这标志着该示范区在提升中欧班列品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以来,上合示范区持续推进中欧班列运输路线和模式的创新,例如新开通了从黑龙江同江到俄罗斯莫斯科的线路,以及山东省首个BX1K铁路冷藏专用车组。此外,跨两海班列、鲁疆班列、中吉乌公铁联运班列等也已经实现了常态化运营,使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货物在上合示范区集中和转运。山东高速集团自负责山东中欧班列的统筹运营以来,积极参与上合示范区的发展,并创新推出了“上合快线”和“日韩陆海快线”等班列服务,分别累计发车超过2000列和1400列。”山东高速齐鲁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满坤表示。公司还根据地区产业特色,推出了家电、轮胎、化工、商品车等专业班列,同时发展了“班列+跨境电商”、“班列+冷链”、“班列+运贸一体化”、“班列+供应链金融”等新型业务模式,累计服务了近7000家外贸企业,并为海尔、海信等重点企业开通了400余列供应链专列,有效地保障了国际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稳定和畅通。
上合示范区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得到了政策的有力支持。从12月1日开始,上合国际枢纽港作为启运港,开始执行启运港退税政策。在这一政策下,一批价值15万元的货物成为上合国际枢纽港启运港退税政策的首单业务,出口退税2万元可以在货物启运后提前15天完成。启运港退税政策是出口退税管理方式的一项创新。根据这一政策,出口货物一旦在上合国际枢纽港启运并放行,出口企业就能立即收到报关单信息,从而申报出口退税。这减少了货物从启运港到离境港的运输时间,以及在离境港等待、办理离境手续和换装国际班列的时间。退税准备时间可以缩短50%以上,这有助于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升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启运港退税政策的实施,对出口企业和上合国际枢纽港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产业发展一部部长臧元奇指出,得益于启运港退税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出口货物到上合国际枢纽港进行中转和集运,这将增强上合国际枢纽港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其集聚能力,并提升上合示范区作为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
上合示范区依托“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的战略布局,积极推进上合国际枢纽港的建设,并已获得联合国授予的国际港口代码“CNJZH”,正式融入国际贸易与运输体系,成为国际运输的起点和终点。同时,上合示范区还获得了交通运输部的“一票制、一单制、一箱制”交通强国专项试点资格,逐步构建起有利于企业的政策集成效应。为了构建一个高效的跨境物流贸易体系,上合示范区不断扩大国内外物流节点的布局。已经与20个口岸城市建立了合作,并在喀什、高密、乌兰察布等地成立了上合国际枢纽港的港区,同时在国内首次设立了山东中欧班列塞尔维亚集结中心,持续扩大开放通道的影响力。上合国际枢纽港的重点载体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中储上合智慧物流园、上合国际枢纽港汽车交易中心、上合示范区新疆分园等项目已经投入运营,而山东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项目、中国物流央地合作园等重点项目也在有序推进。展望未来,上合示范区将继续以“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为依托,利用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千列和陆路启运港退税首单实现的契机,加快上合国际枢纽港的建设。示范区将充分发挥其公共产品属性,积极争取成为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持续优化和强化中欧班列品牌,构建一个集“物流+贸易+金融”于一体的班列生态圈。同时,聚焦重点外贸企业的需求,加快上合国际枢纽港的建设,推进上合自由贸易空港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海陆空铁”一体化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增强服务功能,提升物流枢纽的能力,加速打造成为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